自打郭省刺了易青那一剑后,姜阳已经很久没有见易青生病了。
可之前太医们说过的话,始终让她不能安心。
她总觉得,他会在哪一天突然病倒,从此再也醒不来。
这种担忧在他们顺利回到玉京后,变得越来越强烈。强烈到一会不见易青,姜阳心里就发慌。
毕竟近来发生的所有事,都太过圆满。
而变故,往往就藏在圆满之后。
为了让自己安心,接下来一段时间,除去接见朝臣外,姜阳无论干什么,都会把易青带在身边。
但如此一来,朝中的大臣们就很不满。
一番商议后,他们将之前与陈元微关系颇好,任过吏部尚书,如今升为尚书令的王大人拉了出来,去与姜阳游说。
王尚书苦口婆心:“陛下,易青身为北燕遗脉,虽与陛下有夫妻之实,却到底并非可以信任之人。毕竟当初燕都那场屠杀,陛下是知道的,这……”
姜阳面不改色:“当初燕都那场屠杀,朕自然是知道的。正因知道,朕才感念他出于情意多次委屈自己,才不能置他于不顾。”
“可他……”
“王大人,”姜阳不给他反驳的机会,继续道,“若朕真是那种因为念旧情而不管不顾之人,早就将他立为君后了。可朕没有。朕已经做了很大的让步,也请大人适可而止,莫要让朕为难。”
“……”
之前陈元微在时,姜阳就与王清许有过接触,他多多少少都是知道姜阳性情的。若姜阳坚持要做的事,哪怕阻碍再多也要做。
眼下见姜阳已经摆明了自己的态度,也给他留了面子,他不便再多说,只能顺着姜阳的话道:“臣无意冲撞陛下,今日所言,不过是忧心陛下受有心之人蒙蔽……陛下既已有了决断,臣也就安心了。”
对方松了口,姜阳自然也缓和了语气:“大人与我母乃是故交,我知晓大人一片忠心,绝不会将大人今日所为看作有意冲撞。但也请大人相信我……易青的事,我有分寸。”
这话说得太过了些,王清许愣了一瞬,慌忙下跪:“陛下言重了,臣不敢……臣自是全心全意信任陛下,忠于陛下。今后再有人提起此事,臣必会替陛下解释……陛下只管安心。”
“好,劳大人费心了。”
对方依旧跪伏于地,不敢抬头:“为陛下分忧,是臣的本分。”
姜阳依旧好声好气,却没有去扶他:“大人不必紧张,我无意责备大人。大人请起吧。”
王清许颤颤巍巍地起身,语气恭敬了不少:“陛下若无旁的事吩咐,臣便退下了。”
“有,”姜阳瞥了眼桌上摊开的奏折,又看向他道,“劳烦大人整理一份师慎在位时,与他相对亲厚的官员名单给我。”
“是。”
“好,大人慢走。”
“……臣告退。”
看他离开,姜阳转向一旁的秦芷茵:“去唤易青过来。”
“是。”
易青来时,步履匆匆,跟在他身后的秦芷茵甚至有些轻喘。
他将一份巴掌大的纸递给姜阳,开口道:“有师嫣的消息。”
“……”
上回问完师嫣的下落后,姜阳自己都将这事抛在了脑后,没想到,他居然还记得。
怔怔看了易青一眼,姜阳才接过那张纸。
上面说,师嫣被师家的另一位后辈送去了城郊,而后又孤身一人南下,去了宁知府。
如今,许是得了新帝登基的消息,她正在从宁知府回玉京的路上。
姜阳看完,抬头问易青:“她到哪里了?”
“还有两日就要回京,我的人已经接到了她,你不必担心。”
“好……对了,我也有个消息给你。”
“什么?”
“刘太妃答应留在京中了。她明日会带陈彦进宫。”
易青微微颔首:“嗯,我知道了。”
“那明日……”
“陛下!急报!”
姜阳的话才说了一半,就被慌张闯入的小卒给打断了。
她看向那人,问道:“怎么了?”
小卒匆匆回道:“陛下,燕地凭空出现了一支叛军!薛将军前往镇压北方叛乱途中受其埋伏,重伤昏迷,至今未醒!”
“……叛军?”
“是,其首领整合了周边的几支起义军,据斥候来报,十五万有余。”
“……”
姜阳抬头看向站在桌边的易青,刚好撞上了他的目光。
迟疑一瞬后,易青摇头:“我不知情。”
“是慕容晓?”
“不知道。”
“……”
姜阳收回目光,看向那小卒,斟酌了一下,吩咐道:“你去定北侯府,召宝珠将军进宫。”
“是!”
“等等。”
“……请陛下吩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之前太医们说过的话,始终让她不能安心。
她总觉得,他会在哪一天突然病倒,从此再也醒不来。
这种担忧在他们顺利回到玉京后,变得越来越强烈。强烈到一会不见易青,姜阳心里就发慌。
毕竟近来发生的所有事,都太过圆满。
而变故,往往就藏在圆满之后。
为了让自己安心,接下来一段时间,除去接见朝臣外,姜阳无论干什么,都会把易青带在身边。
但如此一来,朝中的大臣们就很不满。
一番商议后,他们将之前与陈元微关系颇好,任过吏部尚书,如今升为尚书令的王大人拉了出来,去与姜阳游说。
王尚书苦口婆心:“陛下,易青身为北燕遗脉,虽与陛下有夫妻之实,却到底并非可以信任之人。毕竟当初燕都那场屠杀,陛下是知道的,这……”
姜阳面不改色:“当初燕都那场屠杀,朕自然是知道的。正因知道,朕才感念他出于情意多次委屈自己,才不能置他于不顾。”
“可他……”
“王大人,”姜阳不给他反驳的机会,继续道,“若朕真是那种因为念旧情而不管不顾之人,早就将他立为君后了。可朕没有。朕已经做了很大的让步,也请大人适可而止,莫要让朕为难。”
“……”
之前陈元微在时,姜阳就与王清许有过接触,他多多少少都是知道姜阳性情的。若姜阳坚持要做的事,哪怕阻碍再多也要做。
眼下见姜阳已经摆明了自己的态度,也给他留了面子,他不便再多说,只能顺着姜阳的话道:“臣无意冲撞陛下,今日所言,不过是忧心陛下受有心之人蒙蔽……陛下既已有了决断,臣也就安心了。”
对方松了口,姜阳自然也缓和了语气:“大人与我母乃是故交,我知晓大人一片忠心,绝不会将大人今日所为看作有意冲撞。但也请大人相信我……易青的事,我有分寸。”
这话说得太过了些,王清许愣了一瞬,慌忙下跪:“陛下言重了,臣不敢……臣自是全心全意信任陛下,忠于陛下。今后再有人提起此事,臣必会替陛下解释……陛下只管安心。”
“好,劳大人费心了。”
对方依旧跪伏于地,不敢抬头:“为陛下分忧,是臣的本分。”
姜阳依旧好声好气,却没有去扶他:“大人不必紧张,我无意责备大人。大人请起吧。”
王清许颤颤巍巍地起身,语气恭敬了不少:“陛下若无旁的事吩咐,臣便退下了。”
“有,”姜阳瞥了眼桌上摊开的奏折,又看向他道,“劳烦大人整理一份师慎在位时,与他相对亲厚的官员名单给我。”
“是。”
“好,大人慢走。”
“……臣告退。”
看他离开,姜阳转向一旁的秦芷茵:“去唤易青过来。”
“是。”
易青来时,步履匆匆,跟在他身后的秦芷茵甚至有些轻喘。
他将一份巴掌大的纸递给姜阳,开口道:“有师嫣的消息。”
“……”
上回问完师嫣的下落后,姜阳自己都将这事抛在了脑后,没想到,他居然还记得。
怔怔看了易青一眼,姜阳才接过那张纸。
上面说,师嫣被师家的另一位后辈送去了城郊,而后又孤身一人南下,去了宁知府。
如今,许是得了新帝登基的消息,她正在从宁知府回玉京的路上。
姜阳看完,抬头问易青:“她到哪里了?”
“还有两日就要回京,我的人已经接到了她,你不必担心。”
“好……对了,我也有个消息给你。”
“什么?”
“刘太妃答应留在京中了。她明日会带陈彦进宫。”
易青微微颔首:“嗯,我知道了。”
“那明日……”
“陛下!急报!”
姜阳的话才说了一半,就被慌张闯入的小卒给打断了。
她看向那人,问道:“怎么了?”
小卒匆匆回道:“陛下,燕地凭空出现了一支叛军!薛将军前往镇压北方叛乱途中受其埋伏,重伤昏迷,至今未醒!”
“……叛军?”
“是,其首领整合了周边的几支起义军,据斥候来报,十五万有余。”
“……”
姜阳抬头看向站在桌边的易青,刚好撞上了他的目光。
迟疑一瞬后,易青摇头:“我不知情。”
“是慕容晓?”
“不知道。”
“……”
姜阳收回目光,看向那小卒,斟酌了一下,吩咐道:“你去定北侯府,召宝珠将军进宫。”
“是!”
“等等。”
“……请陛下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