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七年,冀州巨鹿郡。

    下曲阳城,张义正在城墙之上指挥着一众黄巾士卒奋力抵挡官军的攻城。

    “快!倒金汁!”

    张义一边怒吼道,一边快速冲向城墙一角。

    几名黄巾士卒,卖力的将一口散发着浓烈臭气的大釜沿着城墙倾倒而下。

    只见那云梯上正向上攀爬的官军,一个个被烫的瞬间发出杀猪般的惨叫声。

    “嚎.…嗷…”

    趁此机会,张义连忙指挥数名士兵,抱起滚木擂石,向着靠在城墙之上的云梯砸去。

    一连数块巨石砸下后,那云梯终于断裂开来,一众官军如下饺子般纷纷跌落。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义振臂高呼道。

    一众黄巾将士见自家少将军如此威武,顿时士气大振。

    城墙之上,顿时高呼声不断。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此时,下曲阳城外一白发长髯老将,对身旁的传令兵吩咐道:“鸣金,收兵!”

    战场之上,一阵鸣金声响起。

    一众官军听到声音,纷纷以最快的速度后撤,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城墙上的黄巾士卒们,眼见官军收兵,更是激动不已。

    纷纷大喊道:“万胜!万胜!”

    “万胜!万胜!”

    张义则靠在城墙的墙根边,一屁股坐了下来,大口喘着粗气。

    今日只是那皇甫老贼来援之后,攻城的第一日。城中黄巾将士却已死伤大半,守城器械也所剩无几。

    这可如何是好!

    昨日有黄巾败兵进城,广宗城已破,自家伯父张角,叔父张梁皆已命丧那皇甫老贼之手。

    眼下这下曲阳城也是危如累卵,自己和叔父张宝又该当如何!

    十日前自己魂穿这东汉末年,成了这黄巾首领张角的亲侄张义。

    年初伯父张角、叔父张梁在冀州广宗城起事,聚众数十万。

    一月之内天下七州二十八郡尽皆起事,攻城掠地势如破竹。

    直搅的这大汉天下,风云变色,四方震动。

    原主张义字太平,作为巨鹿张氏子弟,亦是早早的投入到了这黄巾大业之中。

    张义随叔父张宝率10万黄巾军,攻下这下曲阳城后,因身中流矢,一度昏迷不醒。

    张宝为此还亲自画了不少符水,命手下喂其日夜服下。

    待其醒来之后,却已是再世为人。

    “少将军,地公将军叫你前去县衙议事!”张宝手下渠帅何曼,此刻冲上城头大声喊道。

    张义闻言,缓缓站起身来,拄着手中大刀,慢慢走下了城墙。

    下曲阳城中县衙,张宝此时焦急的在那大堂之中来回踱步。

    眼下广宗城破,大兄、三弟皆已兵败身亡。

    整个冀州黄巾,唯剩下这下曲阳一部,更是成了那大汉朝廷的眼中之钉。

    然这下曲阳城本就非坚城,城墙高不过数丈,护城河宽不过丈余。

    城中守军虽有5万之众,但多是老弱,青壮不过万余。

    城中守城器械业也所剩无几,最要命的是那粮草也仅仅只够10日之用。

    官军在城外采取围三缺一之法,西门由巨鹿太守郭典率5000郡兵把守。

    南门由破虏将军董卓率5000西凉兵把守,其中更是有着1000西凉铁骑。

    东门则是那皇甫老贼,亲自领着大破广宗城的20000北军严阵以待。

    北门看似无人把守,实则暗藏杀机。

    皇甫嵩乃沙场宿将,定在那北门外藏有不少伏兵。

    张义走进大堂,见自家叔父正一脸焦急地思考着什么。

    “叔父,太平来了!”

    张宝看着进来的张义,心中不禁一阵酸楚。

    巨鹿张氏一族,因那唐周贼子告密,早已被官府下令捕杀一空。

    幸得太平侄儿机谨过人,藏身地窖方才躲过一劫。眼下老张家的后辈之中可就只剩下这根独苗了。

    “来人,严守四周,任何人不得靠近!”张宝向大堂外的一众亲军吩咐道。

    “太平,下曲阳城守不住了!为保我张氏血脉,接下来我说的话,你务必牢记于心!”

    张义看着一脸严肃的张宝,开口道:“叔父请讲,太平定当牢牢记住。”

    “我欲亲率城内兵马向西门突围,那巨鹿太守郭典手下皆是郡兵战力不强,其必然向皇甫嵩和董卓两方求援!”

    “南门董卓的兵马离那郭典最近,其必然先至。”

    “然董卓麾下西凉军中羌人居多,且劫掠成性。”

    “适时,我会派亲信军士,将城中财货四散丢弃,那董卓麾下兵马必然会四散劫掠。”

    “此时,我会命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我带黄巾闯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今宵良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今宵良辰并收藏三国:我带黄巾闯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