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地方上当然重视稻米、小麦的种植,毕竟是主食,也是朝廷赋税之基。

    所谓无农不稳,指的其实就是粮食产量。

    辣椒这东西,就只是调味剂,那里能大量推广。

    这是地方官府的意思,不过在劝农司这里,这种想法其实就是在阻碍他们工作。

    说到底,劝农司每年考察,看的是发现新作物的成绩,推广新作物种植的数量,只是工作成绩,直接影响衙门里官员升迁的绩效。

    地方上不干,所以自然就把主意打到内阁来,希望魏阁老出面,以内阁命令的形式下到各地,强行推广辣椒种植。

    这样,年末考察,他们都能的“上”的评价,积累两轮可不就该升官的升官。

    毕竟,考察评绩影响好,他们就可以升迁,这是朝廷定下的规矩。

    只不过让他失望的是,辣椒这东西,魏广德或许比他还了解。

    想要通过内阁施压地方,大力推广种植的想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只能忽悠外行人。

    此时,那主事已经额头冒汗了。

    其实,这类情况在朝廷处理事务时,还是比较常见的。

    各衙门为了各自的利益,往往会置大局于不顾,只管自己不管别人。

    对上,则是欺瞒的方式骗取政令。

    然后下到地方,地方衙门就算知道不对,可也畏惧上官而不敢反驳。

    魏广德此时就盯着那主事,笑道:“我记得当初还是我挑你进的劝农司,怎么,这才五年就想着要升迁了?”

    魏广德表情很淡然,看不出丝毫不喜的样子。

    “下官糊涂,请阁老责罚。”

    那主事很光棍,直接认错道。

    “当初我让你负责主持劝农司的时候就和你说过,劝农司不必要求地方按照你们的想法种植,你们只需要在各地预留的官田里种好那些新作物。

    看到这些新作物的价值,那些士绅、农户自然会选择跟风种植。

    你把方向搞错了,不是下政令让他们种什么,而是利用朝廷拨给你的田地,种出那些作物,然后卖出高价赚钱。

    卖出来的经费,我早就说过,补充劝农司财政不足之用。

    至于你想的,我知道,担心影响考评。

    其实,普通官员的升迁,确实依靠考评成绩说话。

    可在京里,公务处理的好不好,可不是京察能决定的,我只要说你能干,就能让你升迁。

    就算京察下来,都察院,吏部都给你考评为下,我也能让他们改成上。”

    魏广德这次话说的有些重,也很露骨。

    不过说实话,朝中愿意搞农业这方面工作的官员太少了。

    所以,魏广德还真不愿意放他离开,去别的职位上。

    不然,自己还要再挑人。

    明末时期,也就出了个徐光启,他研发的农业技术最终获益人还是满清。

    “下官知道错了。”

    那主事这下是诚惶诚恐,低着头不断认错。

    “你在这个职位上干了有五年了,马上就是六年,有些想法合乎情理。”

    魏广德看着他说道:“我会打招呼,年底前把你的职务从六品主事升到从五品员外郎,不过依旧管着劝农司。

    做得好,九年考满,我让你做劝农司郎中,和清吏司一样的职级。”

    户部作为明代六部中专司财政的核心机构,是维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部门。

    在中央集权体制下,户部不仅承担赋税征收、户籍管理、漕运调度等基础职能,更深度参与国家战略的实施,从永乐迁都的粮饷保障到万历改革的赋役调整,户部的运作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

    明代户部下设十三清吏司,按行政区划对应全国十三省,形成“分省而治”的垂直管理体系。

    各司设正五品郎中、从五品员外郎、正六品主事,之下还有提举、检校、司务等不入流官职。

    除大家熟悉的十三清吏司外,还有总督仓场衙门、钞关与税课司和形同虚设的宝钞提举司等衙门。

    在这些衙门里,十三清吏司不管是官员品级还是实权上,绝对是户部个衙门之首。

    十三清吏司之间,也因为还代管朝中杂物,权利也是有大有小。

    魏广德说打算把劝农司升级到正五品郎中主持,等于就是要把这个衙门看作户部一等一的紧要衙门。

    好吧,这个饼其实很香。

    为什么?

    那主事想调职,根本原因就是以为升职无望。

    可如果衙门品级能提高,那他这个管事人自然水涨船高。

    按照魏阁老话里的意思,可以保证他九年考满就成为正五品郎中,那他还考虑调什么职位?

    何况,劝农司油水虽然算不得丰厚,但其实也不小。

    别的不说,魏广德给他们的特权,那就是各省划拨的官田产出,就是劝农司衙门的油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隆万盛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平行空间来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平行空间来客并收藏隆万盛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