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事。

    自然,他也报告了大宋从去年十二月开始遭遇的雪灾。

    受灾地区,包括了开封府、京东路、京西路、河北路……

    大宋朝廷,宣布了大量赈灾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耶律永昌很怀疑,大宋朝廷会不会答应?

    毕竟,黄金白银虽好,却也不能吃。

    耶律洪基摇头:“南朝所遇者,不过雪灾而已!”

    “他们开春后,依旧可以春耕!”

    “如何像我朝与草原阻卜诸部?”

    辽国的契丹和奚部,至今还有着大量的牧民。

    一场雪灾下来,一个又一个部落的牲畜,被集体冻死。

    去年夏天的旱灾,又使幽燕十六州的土地大面积歉收。

    若非是从南朝用交子采购了十万石的粮食。

    去年的高丽战争,恐怕就不得不停下了。

    这也是,耶律洪基会答应大宋调停的原因之一——被人卡脖子了呀!

    “无论如何,十三郎都当从南朝采买到足够数量的粮食!”

    “最迟在四月,我要看到起码二十万石粮食入境!”

    只有先得到最少二十万石的粮食,耶律洪基才敢,命西北路招讨使开辽国山北诸路的粮库。

    只有山北诸路开始放粮,阻卜人才会启程西征。

    毕竟,他们得保证自己走后,家里的老幼妇孺不会挨饿。

    “唯!”面对耶律洪基的态度,耶律永昌只能选择服从。

    “这第二个事情……”耶律洪基调整一下坐姿,接着说道:“便是和南朝的科举有关!”

    “十三郎此行,到汴京的时候,应该差不多就是南朝科举放榜前后了……”

    “若运气好,说不定能赶上南朝的琼林苑!”

    耶律永昌抬起头来,看向他的君主。

    耶律洪基却是漫不经心的说道:“卿且记得,将南朝科举的情况,仔细记录下来……”

    “务必将南朝科举前十的文章,都收集起来,然后送回国中!”

    “此外,多收集些南朝的小报……”

    “比如说汴京新报、汴京义报……”

    “尤其是,汴京新报近来新刊载的《大唐西域释厄传》!”

    “十三郎记得,尽可能的多收集,誊抄好后,送回国中……”

    “唯!”耶律永昌长身而拜。

    随着宋辽交易贸易的兴盛,如今的上京城里,不仅仅开始流行起南朝汴京的生活方式。

    也跟着兴起了汴京的娱乐,汴京的文化。

    甚至,连瓦子都出现了!

    来自西域的胡姬、高丽的新罗婢、日本的黑齿奴……都开始出现在上京城内,叫上京城的契丹贵族,好好的开一回眼界。

    自然的,随着贸易兴盛,来自汴京的小报,也跟着流入了上京城。

    然后……

    一炮而红,迅速的成为了辽地南北两院的权贵们所追捧的东西。

    汴京义报上,所刊载的文章、诗词,让辽地的文人、士大夫们如痴如醉,恨不得逐字逐行的仔细分析,反复研读。

    而汴京新报上所报道的汴京市井故事、美食以及连载的故事,则在贵族特别是衙内群体中,引发了海啸一般的反响。

    衙内们天天做梦都在想着,何时去汴京真正游玩一番,去领略那州桥夜市的美景,去看那汴河上的风月,与李师师、徐婆昔、王京奴等被汴京新报,形容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般的美人,同枕而眠。

    同时,汴京新报如今已经连载完成的《三国演义》,也在上京城里流行起来。

    不过,因为这些东西都是零零散散的流入,所以,很多人看的都是些残篇。

    但即使如此,依旧让人如痴如醉。

    而今年开春后,从汴京随着商旅队伍,一起回来的《汴京新报》上刊载的全新故事《大唐西域释厄传》,更是刚刚进入上京,就迅速的引爆了整个上京城。

    据说,连宫里面的皇后和皇贵妃,都迷恋上这个新故事。

    只是……

    耶律永昌抬头,看向耶律洪基,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缘何这般关注那汴京新报上的故事?”

    耶律洪基咧嘴一笑,然后合十礼赞道:“我佛慈悲!”

    “我欲将那故事,传与阻卜诸部……”

    “使阻卜诸部皈依我佛!”

    草原上的阻卜人,信仰非常驳杂。

    有萨满教的,也有信大食教的,还有信景教的,甚至连祆教都有人信。

    这让历代辽主,头疼的很。

    任何统治者,都很清楚,宗教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

    用的好了,甚至胜过百万兵。

    但,草原上的阻卜诸部,信仰如此驳杂。

    让辽人真的是无从下手。

    这个时候,汴京新报上连载的《大唐西域释厄传》传到了上京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在现代留过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要离刺荆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要离刺荆轲并收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