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人的习俗,中原人见不惯。

    明明能吃个肚圆,却非要吃个八分饱。

    真是仗着有个好王爷,没饿到过着的。

    不过现在吗……

    呵呵!

    你们的王爷,也成我们的王爷了!

    如今就只是干活,都能吃饱,甚至偶尔就能有肉吃,简直比他们往常过年吃的都好。

    才干了多久的活儿?

    他们这群瘦成皮包骨的人,身上就已经布满黝黑的肌肉了?

    力气当真涨了不少,也让这群大庆最底层的百姓,有了新的底气!

    力气大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吃上一口饱饭。

    而这。

    被他们觉得是王爷赐下的恩德。

    秦风大庆整个北方的名声,自然是好的不行。

    在京都的名声也很好。

    反倒是大庆的南方,仍旧维持着现状。

    这是没办法的事儿。

    秦风的根源就在北方,自然对北方最为熟悉。

    南方繁荣,里面的利益错综复杂,短时间内,秦风自然不会下手。

    只不过最近京都有了点新的案子,引发了兄弟们的好奇。

    “这个县,明明只是寒流袭扰,冬麦遭殃,可这奏疏上却书写的惨烈至极,望朝廷允许,迁移百姓去北方。”

    秦樉看着那份奏疏,简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好。

    “这不胡闹呢吗?去年秋收南北皆丰收,是难得的好年,冬天就算有寒潮,冬麦遭了殃,但也不至于连衣食都无着落了!”

    “的确冻死了五人,可里面有仨是要饭的乞丐,有俩是半夜喝多了倒在路边冻死的。”

    “就相比以往的寒潮,冻毙者无数,已经好太多了!”

    秦樉看着上面的奏疏,简直觉得讽刺。

    他负责刑部的事儿,毫无疑问这是刑部收到的案子。

    需要查查当地那个县令。

    毕竟这根本算不上天灾,地方上却当天灾给报上来了!

    也不知道是想让朝廷免了明年的税收。

    还是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往年的寒潮,不冻死冻伤个几百上千人,那好意思说是寒潮?

    实际上。

    寒潮也算不上有多冷。

    只不过南方人没有抗寒的经验,屋舍都很单薄,以及没有多么厚的衣物。

    因为这些根本用不上。

    若是突如其来一场寒流,河水成冰,便有许多人受不了了,无法正确应对,从而造成死伤。

    当然也有很大部分,是因为生病。

    不过管辖那个地方的长官应对的很好,提前储备了许多风寒药物,倒也不至于损伤太重。

    秦棣听此,也突然举手。

    “等等……”

    紧跟着秦棣就在奏疏中翻阅一番,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新的奏疏。

    “是成安县吗?这里有一番调遣百姓一千四百六十五户,迁移北方各地的文书,我给批了。”

    如今朝廷上下。

    虽然没明说。

    但还是暗戳戳的往北方转移百姓的。

    原因也很简单。

    南方人多,北方人少,得需要平衡一下。

    甚至就连晋地,秦地,都已经开始向中原迁移百姓了。

    秦樉当即点头。

    “对,就是那个县。”

    秦博听此到这些,直接乐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摆明了都觉得北方给天家修工程更有赚头,就想方设法往北方迁移呗。”

    “那一千两百多户迁移出去,地方上能收回好多土地,有了土地就能做很多的事儿。”

    “既然都是好事儿,那谁不愿意做?”

    秦博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

    说到根本上。

    还是向北迁移,有利可图。

    百姓觉得去北方能赚到更多的钱,日子过的更好。

    但凡聪明点的也都知晓。

    当今辽王殿下就是北方的,虽然是关外,但明显政策上对北方多有照顾。

    那么未来的北方,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而地方官吏来说。

    只需要出个路费,就能收回许多田产、房屋等!

    哪怕不贪,掌握住这些田地,也能让今后的县衙能做更多的事儿。

    如此一来,上上下下都有好处。

    再加上有了一场寒流当做借口,县衙自然顺水推舟,上奏朝廷,迁移走这一千多户百姓到北方。

    这样未来对县衙官员们的考核,也就能更好过一些。

    但这么一座。

    自然也被地方的督察给盯上了。

    也就有了秦樉手里的奏疏。

    “迁移之事儿准了。”

    对于这事儿,秦风倒也明白。

    无非就是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无敌六王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码字还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码字还债并收藏无敌六王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