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郡。

    丹东城。

    四头犍牛,呼吸粗重,用强健的牛躯,带起庞大的绞盘。

    牛筋绳索绷紧,发出‘嘎叽嘎叽’的声音,

    一堆堆码好的砖石,被徭役们运上城墙。

    定远门下,

    几个丹东郡人,身着臃肿的青冬衣,哈着白气,被主管骂骂咧咧的叫嚣着干活。

    因为刚才,他们不小心,打翻了一堆砖石,工钱加上物料钱,足足两三贯。

    丹东关设有六个城门,

    其中两个靠近鸭绿江,乃是码头水门。

    将来赵国海运兴起,渤海山东等地,就能通过船只和长白山建立联系。

    西门为丹东关正门,城墙高六丈,

    城楼两座,右进左出,瓮城广大,可容纳上万人。

    进西门,走过三条正街,

    有一里坊,内中驻扎的就是赵人的丹东守军。

    他们都是雁门来的赵国子弟,

    自丹东起建伊始,下的第一块砖石,就是这个营区。

    脱下戎装,顶风冒雪,弟兄们与天斗,与地争。

    如今丹东关已经七七八八,可他们却要离开了。

    皇帝有令,河北战局不利,赵兵将集结南下,入河北作战。

    此刻,雁门子弟的心情是复杂的。

    之前被指派建设丹东关,在这茫茫雪原江畔,他们搭起营房,

    白天风如刀,夜里冷瑟瑟。

    一万多雁门郡兵,无不是对丹东关恨之入骨,巴不得早点离开。

    可今日真的要走了,不少兵卒却泪如雨下,舍不得离开这座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城池。

    夯土的炕道,是小六子亲手和的泥巴,里面长草加的足足的,

    每一个角落,他都是跟队官仔细碾平,就是想弟兄们睡的舒服点。

    如今这鬼天气也适应了,

    夜里床不热,听不到外面北风吹响木窗的声音,小六子都睡不着。

    今日说走就走,他们一点准备都没有。

    营房十个兵卒,没人说话,都是默默的收好自己的军用物品。

    正当赵军营房里,气氛压抑时,

    ‘噶叽’一声,呼啸的寒风灌入,

    老曲将封万山进了营房,大声呼喊,

    “雁门郡兵三旅五曲,谁特么是郭六,外面有女人找。”

    女人?!

    不错啊,赵国军纪如此严,你小子还敢顶风作案。

    一时间,营房其他九人集体起哄,搞得小六子摸着后脑,极为尴尬。

    小六子从厚土墙上,拿走了一件,挂的整整齐齐的厚绒衣,

    穿戴之后,临近出门时,被老曲将封万山抓住了手臂,

    封万山笑了笑,拍拍他的胸脯道,“不错,胸肌练的可以。那女孩挺好的。你要想带走,统领可以安排随军商人。”

    里坊里坊,

    顾名思义,就是一里见方的内城池。

    这是赵国驻军之地,内中房屋如棋盘,横平竖直。

    除了朱红戎装的赵军,闲杂人等,一律不准入内。

    里坊正门如同军营辕门,上有箭楼,兵卒林立。

    小六子来到门内的第四间衙房,

    这里就是赵军家属探亲接待的地方。

    “郭家哥哥。”

    郭六刚进去,还没来得及和辕门兵交涉,

    就听见里长木凳前,一个豆蔻女子,羞涩的叫他。

    辕门兵卒先是看了郭六,随后又看了看女子,

    叹息一声,穿上绒衣,默默的出去了。

    “就一刻钟。老子出去巡下营门。狗日的,这天真冷。”

    好妹是郭六进山的时候认识的,她们家是山中猎户,

    赵军清山,起初山中猎户不知情况,大量逃亡。

    此女不慎掉队,一人独行山中,眼看就要被野狼袭击。可她的尖叫,引来了郭六。

    北疆五郡,赵人尚武,郭六算不得军中豪杰猛士,

    但既能担任斥候,一身本领,杀几只狼还是没问题的。

    郭六救了好妹之后,也没多想,

    跟几个弟兄商议,凑了十几张胡饼,一小罐盐,就让好妹去找她族人。

    可谁料,从此之后,此女成了狗皮膏药,怎么都甩不开。

    她的家族被赵军收编,成了丹东郡安置民。

    她更是三天两头来找郭六,弄的小六子不厌其烦。

    赵元始二年,四月初,赵军即将拔营。

    好妹今天特意打扮了一番,穿的是鸳鸯绣红冬衣,下身是条成色好的黑裤子,靴子手腕,都是精心配饰。

    她的胭脂化的不好,太浓了。

    将本该英姿飒爽的猎户女子之仪,弄得稍显俗气。

    “六哥,妹儿本不该来找你。但害怕,不来……下半辈子都不得安生。”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楚兵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一代神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代神坑并收藏楚兵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