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年初,也就是李骁率领北疆大军,准备发起第二次东征的时候。

    浙江东路安抚使辛弃疾上书宋宁宗,建议趁金国疲弱之机北伐。

    而宰相韩侂胄为了巩固权位,立马说服皇帝同意了这个计划,多次派遣皇城司探子和使团,一明一暗,探听金国和西夏虚实。

    使者回报称金国“赤地千里,斗米万钱,与鞑为仇,且有内变”,彻底坚定了南宋朝堂北伐的决心。

    1205年四月,宋廷正式启动政治动员。

    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的申王爵位,打击主和派势力。

    五月,宋宁宗正式下诏北伐金朝,改年号“开禧”,北伐进入公开筹备阶段。

    1206年四月,宋军不宣而战,接连攻克泗州、新息、褒信等地,初战告捷。

    五月,宋宁宗正式颁布伐金诏书,北伐全面爆发。

    “开禧北伐……”

    李骁轻声吐出这个词,仿佛咀嚼一颗甜美的糖果。

    前世记忆翻涌:东路军被反攻至扬州,中路军折戟蔡州,最致命的是西路军,副帅吴曦叛国投金,自封蜀王,将汉中门户拱手相让。

    金国借势抽调关中精锐,反将其他两路宋军打得全线溃败。

    这场闹剧般的北伐,终将以南宋朝堂的血雨腥风收场。

    想到这些,李骁慢慢的将大虎的信纸折迭起来,沉声说道:“传本都命令。”

    “宋国探子不必押解回卓罗城,直接将其驱逐出境,返回宋国。”

    他在堂中来回踱步,目光扫过旁边的木质沙盘,上面只有西夏的大致地形,现在已经不够用了。

    金国、宋国的版图也要囊括进来了。

    “金宋相争越久,北疆越能坐收渔利。”

    随后,他便提笔蘸墨,准备给大虎写一封书信,让他依计划行事。

    距历史上开禧北伐还有三年,此时南宋君臣仍在权衡利弊,而他要做的,是在天平一端悄悄加码。

    ……

    河东大地上,十几万西夏大军营帐排布如棋盘,青灰麻布帐顶在风中整齐起伏,校场上演武的呼喝声震天.

    乍一看倒也颇有虎狼之师的气象,但实际上也不过是虚有其表罢了。

    大部分都是西夏朝廷从全国紧急征召起来的民夫,只有少部分压箱底的精锐。

    而这支军队的统帅,便是枢密使迺令思聪。

    即便是打了一辈子仗的他,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这支大军训练成精兵。

    所以只是勉强维持住军队不散,根本不敢强行与北疆军交战。

    西夏君臣的目标,已经从收服河西走廊,变成守住黄河防线,防止北疆蛮子威胁到兴庆府腹地便可。

    所以,迺令思聪率军抵达河东之后,并没有率军渡河,而是就地扎营,防备北疆大军跨越黄河。

    这一日,中军大帐里,迺令思聪正和一名副将商议军情。

    亲兵幢主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大帅,河西传来紧急军情。”

    听闻这话,迺令思聪猛然间抬起头来,凝声说道:“让探骑进来。”

    随后,一名浑身脏兮兮的探子走了进来,单膝跪地,喘着粗气说道:“启禀大帅。”

    “河西的蛮子撤军了!”

    中军帐内顿时死寂,迺令思聪的动作陡然凝滞。

    他眯起眼,鹰钩鼻下的髭须微微颤动:“说清楚,何时撤的?多少兵力?”

    作为高高在上的枢密使,情绪波动之间,让探子的心神压力倍增。

    探子抹了把脸上因紧张而渗出的汗水,轻声说道:“回禀大帅,自昨日卯时起,北疆贼军分三路开拔。”

    “第一镇骑兵三千人断后,主力裹挟着河西十余万百姓,驱赶牲畜不下五万头,粮草辎重车绵延三十里!”

    他咽了咽唾沫,喉结滚动:“官道上全是牛车轮印,卓罗城如今只剩空壳子,一个人影都看不见了。”

    听到这话,迺令思聪猛地起身,皱着眉头喝道:“百姓和牲畜全都带走了?”

    “正是!”

    探子点头说道:“无论青壮还是老弱病残都被带走了。”

    “稍有不从就被北疆人用马踏死,青壮男子更是被逼着拉车、背粮,苑川仓的三十多万石粮食,全没了。”

    听到这话,迺令思聪脸色阴沉,握紧拳头重重的锤在桌子上。

    “该死的北疆蛮子。”

    北疆军此番东侵,简直就如一头恶狼掠食。

    他原本以为北疆军的目的只是苑川仓的粮食,但没有想到就连河西的人口都不放过。

    不嫌麻烦,不惜消耗粮食,也要将这些百姓全都带走?

    想到这些,迺令思聪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重重的坐在了椅子上,悲叹的声音说道.

    “本以为北疆蛮子只是一只凶狠的恶狼,只知道劫掠,但没想到竟然还是一头食人筋骨的秃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东天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天门并收藏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