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先替前头那场误会赔个不是,然后掰开了揉碎了跟他讲清楚眼前这利害关系——咱两家要是再打下去,只会让满清鞑子捡了大便宜!不如联手抗清,或许还能免了这场刀兵之灾,保住各自的基业。”

    “嗯……是这个理儿。”李自成点点头,“那你看,派谁去合适呢?”

    牛金星立刻推荐:“启禀万岁,吏政府侍郎、齐侯顾君恩顾大人,跟随您鞍前马后十几年了,是咱老营的底子。他过去跟张献忠打过交道,互相还算认得,有些交情。派齐侯跑这一趟,最是妥当不过。至于给张献忠的书信,微臣不才,愿代万岁执笔。”

    他说干就干,就在大殿一侧摆放的书案前俯下身,提笔蘸墨,刷刷点点,笔走龙蛇,不一会儿就写好了信。待墨迹稍干,双手捧着呈给李自成过目。

    李自成接过信,展开细看,只见上面写着:

    敬轩兄台鉴:

    敬启者,恭祝兄台尊体康健,福寿绵长!

    尝闻辅佐圣世之德操,贵在忠贞不二;统领万民之风采,首推仁义礼让。天道运行刚健不息,技艺精妙贵在专一;为人处世须存刚健之气,行事作为当守纯粹之心。前明崇祯皇帝昏聩无能,祸乱朝野,致使贪官污吏横行,化公为私,荼毒生灵,此等无道之君,正是我等草泽豪杰共同讨伐之对象!

    遥想当年,兄台与弟等转战南北各省,叱咤风云,同为‘十三家’义军之翘楚,万千豪杰中之雄杰!兄之威名,谁人能不叹服?谁人能不颂扬?近闻你我两军偶生嫌隙,交兵于川陕之地,弟闻之,实感痛心!此绝非自成心中本意也!

    如今形势剧变,关外满清鞑虏狼子野心,大举西侵,意欲将我等义军兄弟尽数剿灭,亡我中华!自成虽才疏学浅,愿高举义旗,冲锋在前,为天下抗清之先驱!今恳盼兄台深明大义,若能挥师北上,共御强虏,则自成抗清之路不再孤单!你我兄弟若能再次联手,同仇敌忾,必能重振昔日声威,扫灭虏寇,共创一个仁义昭彰、百姓安乐之天下!

    弟李自成 顿首拜呈

    看着牛金星替自己写给张献忠的这封信,李自成心里头反复掂量了几遍。眼下这局面,似乎也只有联合张献忠这条路了。若能说动他,至少能多一份抗清的力量,总比多一个强敌要好。金银珠宝?有的是!从北京拉来的几十大车还在库里堆着呢。牛金星亲自去库里挑拣,备下了厚厚的一份重礼。一切准备停当,齐侯顾君恩拜别了李自成,带着书信和厚礼,翻身上马,直奔成都去见那张献忠了。

    再说成都城里头的张献忠,虽然占了成都府,可日子也不那么舒坦。明朝原先的四川巡抚刘汉儒、总兵张尔奇这些人也没闲着,不停地组织人马反扑。川东那边还有个叫曾英的,带着一帮子地方武装捣乱。跟李自成死磕?他心里也盘算着,眼下也不是啥好时候。再说了,当年自己落难那会儿,李自成还曾给过他人马、军械和救命的口粮。不是被逼到墙角,他也实在不愿跟李自成撕破脸真干起来。可眼下就这么偃旗息鼓退兵?又显得好像怕了他李自成,平白让天下人看了笑话。他正在这进退两难、抓耳挠腮的当口,嘿,齐侯顾君恩带着厚礼到了!

    虽说在成都也抄没了不少金银财宝,可跟顾君恩带来的、那可都是北京紫禁城里头的稀罕物件儿一比,成色、样式、做工,立马就显出土气来了!张献忠捧着这些金灿灿、亮闪闪的宝贝,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笑得合不拢嘴。心里头那点疙瘩顿时消了大半。正好,就坡下驴吧!没过几天,他大手一挥,屯在秦岭南麓的大军稀里哗啦就撤回了成都平原。李自成西边的警报,暂时算是解了。

    按下张献忠这头不表,李自成可没闲着,立刻开始调兵遣将,部署人马,要东边挡住河南方向可能来的清兵(主要是多铎),北边堵住可能从河套、陕北下来的敌军(阿济格),誓死也要守住陕西这块根基之地!

    这一天,李自成正在内殿跟几个心腹商议潼关那边的布防和粮草转运的事儿呢,忽然有亲兵飞跑进来报告:延安那边的制将军李过(李自成侄子,军中尊称“一只虎”)派人送来一封紧急书信!李过轻易不送信,送信必有十万火急的军情!李自成心里一紧,赶紧下令:“快!把下书人带进来!”

    送信的是个瘦高个儿的年轻后生。李自成抬眼一看,觉得面熟,知道是李过身边的亲信侍卫,可一时间叫不上名字来。

    这下书人一进大殿,看见正当中龙椅上坐着的李自成,立刻紧走几步抢到御座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张口就喊:“二爷!……” ——原来按着李过那边的辈分,他的亲兵都管李自成叫“二爷”。

    “二爷”这称呼刚出口,那年轻人猛地惊觉失言,赶紧改口,声音都打了颤:“啊!万…万岁爷!臣…臣李二栓给您磕头了!”说完,就俯下身去,认认真真地行那三拜九叩的大礼。

    “李二栓?”李自成一听这名字,想起来了。这小子,几年前还是李过身边一个流鼻涕的小亲兵呢,如今听说已经是李过前营的六品督尉了,出息了。

    他看着李二栓那诚惶诚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明风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浮世蒹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浮世蒹葭并收藏明风再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