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头滔天的时候,这石头也跟平常一样,稳稳当当露在水面上头,真格是奇景!
李自成对那“雄关虎踞”的景儿格外上心。潼关的东门不正对着东边,而是顺着地势朝着东北方向开的。东门外头的大路,紧贴着黄河滩边和高高的麟趾塬坡根儿底下往前伸。那“雄关”,指的就是潼关东门这座威风凛凛的关楼;“踞”呢,就是蹲着或者坐着;“虎踞”说的是啥?说的就是东门外头,麒麟塬前面伸出来一块高地,形状活脱脱像只吊睛白额猛虎,正威风凛凛地蹲在关口上守着!这东门城楼,北边是滚滚黄河,南边紧贴着麟趾塬的山角角,东边就是深不见底的远望沟天堑,是从东面想进潼关唯一的、也是要命的大门!那地势险峻得,真应了那句老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李自成扶着垛口,俯身看着那条蜿蜒通向城关的大道。看那黄河水裹着黄沙,轰轰隆隆从北边奔涌而来;再看渭河水清凌凌的,从西边慢慢悠悠汇入黄河。看着看着,他不觉转到城楼左边,一抬头,猛地看见关楼北墙上刻着一首诗。诗写得灵动飞扬,神采奕奕,再看那字儿,是明朝永乐年间大书法家沈粲的手笔,草书写得那叫一个飘逸潇洒,力道十足,像是要把墙皮都抓进去!
那是一首五言律诗,刻得清清楚楚: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最后那个“愁”字,像根针,猛地扎进李自成心窝子里。十八年咧!风里来雨里去,刀口上舔血,马背上颠簸,死人堆里打滚,好不容易打进北京城,坐了金銮殿。可山海关一战,精锐折损殆尽……如今落得要靠这潼关天险来抵挡清兵。这世事变幻,快得让人喘不上气,让人无所适从。这潼关天险,真格能靠得住吗?能挡住那如狼似虎的鞑子兵么?他心里头翻江倒海,没个着落。
正胡思乱想着,冷不丁亲兵跑来禀报:高皇后(高桂英)从西安派了送信的人来,正在行宫里候着呢。李自成赶忙下了东门城楼,匆匆赶到行宫,接过书信展开一看,两道浓眉立刻拧成了疙瘩。
原来,在撤回陕西的路上,李自成心里就一直犯嘀咕:万一山西守不住,鞑子兵打过来,陕西也保不住时,退路在哪儿?他偷偷下了道密旨,让在西安坐镇的田见秀赶紧派人从汉中那边往四川地界发展,先把陕西通往四川的那几个要紧关隘夺到手,稳住四川方向。这样,万一形势危急到了顶不住的时候,还能有条退路,钻进川中平原去。田见秀请示过高皇后之后,就派了四川节度使黎玉田、怀仁伯马科他们,带着兵从汉中杀了出去。
刚开始还挺顺当,黎玉田他们几个真不含糊,一顿猛冲猛打,把张献忠手下大将孙可望领着的大西军给打了个稀里哗啦,顺顺当当拿下了顺庆和绵州。可谁承想,没过多久,那张献忠亲自带着十万大军,铺天盖地般杀了过来,要把大顺军撵出四川。黎玉田他们连着吃了几回败仗,损兵折将,眼下跟贺珍带着残兵败将,困守在汉中城里头,动弹不得。张献忠的大军就屯扎在秦岭南坡脚下,那架势,眼看着就要翻过秦岭杀过来了!高皇后在信里急得不行,让李自成赶快带兵回援西安,再晚怕就来不及了!
李自成跟刘宗敏稍微一合计,当下拍板:留下大将马世耀,带着他本部七千人马死守潼关;其余的所有人马,立刻跟着他启程,掉头去对付张献忠这个老对头!事不宜迟,说走就走!
一路紧赶慢赶回到西安,连口热水都顾不上喝,立刻擂鼓升殿,召集手底下的文武大臣商议对策。大殿上,武将们吵吵嚷嚷,十有八九都主张立刻出兵,跟张献忠来个硬碰硬!他们认为张献忠那点家底有限,只要大军压过去,准能把他收拾服帖了。
这时候,丞相牛金星出班跪倒,声音洪亮地说:“万岁爷!万万不可跟那张献忠再动刀兵啊!虽说咱们跟他向来有些磕磕绊绊,过去还闹过些小别扭,可眼下咱们的力气,得留着对付最要紧的敌人——关外那些虎视眈眈的满清鞑子!要是跟张献忠杀得你死我活,两败俱伤,那可就真着了鞑子的道儿,坏了抗清的大局!再说喽,万一出师不利,被张献忠缠住了手脚,鞑子趁机从东边或者北边打进来,咱们可就腹背受敌,陷入两头挨打的绝境了!这险,冒不得啊!”
李自成听完,皱着眉头想了想,牛金星这话确实在理。眼下这个节骨眼上,跟张献忠开战确实不是时候。万一两边僵持不下,杀成了胶皮糖,满清趁机猛攻陕西,自己可真就首尾难顾,陷入死地了。
“那依丞相高见,咱们该咋办才好?”李自成看着牛金星问道。
牛金星早有准备,胸有成竹地回答:“万岁爷圣明!虽说前些日子跟那张献忠干了一仗,但跟满清鞑子比起来,张献忠还算不得死敌!毕竟都是当年一个战壕里滚出来的老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总还有些香火情分在。眼下大敌当前,咱们就该联合他,一起对付满清才是上策!皇上您不妨先派一个能说会道、又有些脸面的人,带上重重的厚礼,去见见那位‘八大王’张献忠。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自成对那“雄关虎踞”的景儿格外上心。潼关的东门不正对着东边,而是顺着地势朝着东北方向开的。东门外头的大路,紧贴着黄河滩边和高高的麟趾塬坡根儿底下往前伸。那“雄关”,指的就是潼关东门这座威风凛凛的关楼;“踞”呢,就是蹲着或者坐着;“虎踞”说的是啥?说的就是东门外头,麒麟塬前面伸出来一块高地,形状活脱脱像只吊睛白额猛虎,正威风凛凛地蹲在关口上守着!这东门城楼,北边是滚滚黄河,南边紧贴着麟趾塬的山角角,东边就是深不见底的远望沟天堑,是从东面想进潼关唯一的、也是要命的大门!那地势险峻得,真应了那句老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李自成扶着垛口,俯身看着那条蜿蜒通向城关的大道。看那黄河水裹着黄沙,轰轰隆隆从北边奔涌而来;再看渭河水清凌凌的,从西边慢慢悠悠汇入黄河。看着看着,他不觉转到城楼左边,一抬头,猛地看见关楼北墙上刻着一首诗。诗写得灵动飞扬,神采奕奕,再看那字儿,是明朝永乐年间大书法家沈粲的手笔,草书写得那叫一个飘逸潇洒,力道十足,像是要把墙皮都抓进去!
那是一首五言律诗,刻得清清楚楚: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最后那个“愁”字,像根针,猛地扎进李自成心窝子里。十八年咧!风里来雨里去,刀口上舔血,马背上颠簸,死人堆里打滚,好不容易打进北京城,坐了金銮殿。可山海关一战,精锐折损殆尽……如今落得要靠这潼关天险来抵挡清兵。这世事变幻,快得让人喘不上气,让人无所适从。这潼关天险,真格能靠得住吗?能挡住那如狼似虎的鞑子兵么?他心里头翻江倒海,没个着落。
正胡思乱想着,冷不丁亲兵跑来禀报:高皇后(高桂英)从西安派了送信的人来,正在行宫里候着呢。李自成赶忙下了东门城楼,匆匆赶到行宫,接过书信展开一看,两道浓眉立刻拧成了疙瘩。
原来,在撤回陕西的路上,李自成心里就一直犯嘀咕:万一山西守不住,鞑子兵打过来,陕西也保不住时,退路在哪儿?他偷偷下了道密旨,让在西安坐镇的田见秀赶紧派人从汉中那边往四川地界发展,先把陕西通往四川的那几个要紧关隘夺到手,稳住四川方向。这样,万一形势危急到了顶不住的时候,还能有条退路,钻进川中平原去。田见秀请示过高皇后之后,就派了四川节度使黎玉田、怀仁伯马科他们,带着兵从汉中杀了出去。
刚开始还挺顺当,黎玉田他们几个真不含糊,一顿猛冲猛打,把张献忠手下大将孙可望领着的大西军给打了个稀里哗啦,顺顺当当拿下了顺庆和绵州。可谁承想,没过多久,那张献忠亲自带着十万大军,铺天盖地般杀了过来,要把大顺军撵出四川。黎玉田他们连着吃了几回败仗,损兵折将,眼下跟贺珍带着残兵败将,困守在汉中城里头,动弹不得。张献忠的大军就屯扎在秦岭南坡脚下,那架势,眼看着就要翻过秦岭杀过来了!高皇后在信里急得不行,让李自成赶快带兵回援西安,再晚怕就来不及了!
李自成跟刘宗敏稍微一合计,当下拍板:留下大将马世耀,带着他本部七千人马死守潼关;其余的所有人马,立刻跟着他启程,掉头去对付张献忠这个老对头!事不宜迟,说走就走!
一路紧赶慢赶回到西安,连口热水都顾不上喝,立刻擂鼓升殿,召集手底下的文武大臣商议对策。大殿上,武将们吵吵嚷嚷,十有八九都主张立刻出兵,跟张献忠来个硬碰硬!他们认为张献忠那点家底有限,只要大军压过去,准能把他收拾服帖了。
这时候,丞相牛金星出班跪倒,声音洪亮地说:“万岁爷!万万不可跟那张献忠再动刀兵啊!虽说咱们跟他向来有些磕磕绊绊,过去还闹过些小别扭,可眼下咱们的力气,得留着对付最要紧的敌人——关外那些虎视眈眈的满清鞑子!要是跟张献忠杀得你死我活,两败俱伤,那可就真着了鞑子的道儿,坏了抗清的大局!再说喽,万一出师不利,被张献忠缠住了手脚,鞑子趁机从东边或者北边打进来,咱们可就腹背受敌,陷入两头挨打的绝境了!这险,冒不得啊!”
李自成听完,皱着眉头想了想,牛金星这话确实在理。眼下这个节骨眼上,跟张献忠开战确实不是时候。万一两边僵持不下,杀成了胶皮糖,满清趁机猛攻陕西,自己可真就首尾难顾,陷入死地了。
“那依丞相高见,咱们该咋办才好?”李自成看着牛金星问道。
牛金星早有准备,胸有成竹地回答:“万岁爷圣明!虽说前些日子跟那张献忠干了一仗,但跟满清鞑子比起来,张献忠还算不得死敌!毕竟都是当年一个战壕里滚出来的老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总还有些香火情分在。眼下大敌当前,咱们就该联合他,一起对付满清才是上策!皇上您不妨先派一个能说会道、又有些脸面的人,带上重重的厚礼,去见见那位‘八大王’张献忠。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