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总笑他“抢了我的专属座位”。此刻那把椅子空着,像个沉默的惊叹号,提醒着所有人,这里少了一个人。
“我该走了。”彭罗斯握紧保温杯,指腹被烫得发红也没察觉。他转身时脚步有些踉跄,差点撞到门框,扶住墙的瞬间,他听到李梅轻声说:
“彭罗斯先生,爱德华把您当长辈。”
这句话轻飘飘的,却像块巨石,砸得他几乎站不稳。他没有回头,踉跄着走出病房,走廊里的消毒水味突然变得刺鼻,呛得他直咳嗽。
病房里,李梅重新拉开抽屉,把那枚樱花书签拿出来,小心翼翼地夹进爱德华的笔记本里。笔记本是周璇昨天送来的,说“彭罗斯先生在保险柜里找到的,让我交给您”。
她翻开第一页,除了爱德华熟悉的字迹,还有几行陌生的、略显潦草的字,墨迹很深,像是笔尖划破了纸页:
“她今天穿了件浅蓝色的病号服,和她防护服的颜色一样。”
“她把樱花花瓣夹进本子里时,手指在发抖。”
“我不能再这样了。”
李梅的指尖顿住了。这不是爱德华的字,笔画更用力,更急躁,带着一种失控的混乱。她猛地想起彭罗斯刚才的眼神,想起他那些不合时宜的关心,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攥住了,又闷又疼。
她合上笔记本,塞进抽屉最深处,再推上时,用了很大的力气,像是要把某个秘密永远锁起来。
窗外的樱花又落了一阵,有几片飘进病房,落在空椅子上。李梅走过去,轻轻拂掉花瓣,指尖触到冰凉的椅面时,突然想起爱德华总爱在这里给她讲他穿越时空的奇遇,说“有个叫海伦的姑娘,弓箭射得比男人还准”,说“有个叫小青的剑客,剑法快得像闪电”。
那时彭罗斯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笑着听,偶尔补充几句,眼里是长辈对晚辈的慈爱。
可现在,那把椅子空了,旁边的人也变了味道。
李梅走到窗边,看着漫天飞舞的樱花,突然觉得很累。她不知道爱德华什么时候能回来,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彭罗斯那越来越明显的异样。她只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悄悄改变了,像樱花落下的轨迹,看似轻柔,却再也回不到枝头。
抽屉里的保温杯突然发出轻微的响动,是里面的牛奶凉透了,产生了细微的热胀冷缩。李梅没有去碰,只是望着窗外,直到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那把空椅子上,像个无人认领的拥抱。
走廊尽头,彭罗斯靠在墙上,听着病房里没有任何动静,缓缓滑坐在地。他怀里的保温杯已经彻底凉了,就像他此刻的心情,一半是对爱德华的愧疚,一半是对李梅的、无法言说的执念。
这场因“不在”而起的混乱,才刚刚开始。
走廊的荧光灯忽明忽暗,映着彭罗斯花白的头发,像落了一层没化的雪。他手里的保温杯早已凉透,杯身的小熊图案被指腹摩挲得发亮,可他浑然不觉,视线死死锁着病房门的方向,仿佛要在那扇门上烧出个洞来。
刚才李梅那句“爱德华把您当长辈”像根冰锥,狠狠扎进他心里。长辈?他何曾甘心只做长辈?从三十年前第一次在防疫部队见到那个扎着高马尾、扛着消毒喷雾器的姑娘起,他就知道自己完了。那时她才十八岁,眼里的光比消毒水的味道还冲,汇报工作时紧张得攥皱了报告,却梗着脖子说“保证完成任务”。他站在台下,看着她被汗水浸湿的额发,突然觉得实验室里那些冰冷的试剂瓶都有了温度。
后来她遇见了爱德华。那个笑起来有两个酒窝的年轻人,会把热牛奶揣在怀里给她捂手,会记得她不吃香菜,会在她累的时候默默接过她手里的设备。彭罗斯看着他们并肩走在夕阳里的背影,第一次尝到了嫉妒的滋味——像吞了口没化开的干冰,从喉咙凉到胃里。他把那份心思死死压在心底,学着做个慈爱的长辈,在他们闹别扭时当和事佬,在他们分享好消息时笑着鼓掌,以为这样就能骗过所有人,包括自己。
直到爱德华消失那天,李梅抱着他的胳膊哭得浑身发抖,说“他说过会回来的”,彭罗斯才发现,那些被他压在心底的东西,早已在暗夜里疯长成林。
病房里传来翻书的声音,很轻,却像重锤敲在彭罗斯的心上。他知道李梅在看爱德华的笔记本,知道她迟早会看到最后几页——那些他没忍住写下的、混乱的、带着体温的字迹。
“今天她蹲在地上给流浪猫喂罐头,阳光落在她发顶,像撒了把金粉。爱德华站在旁边看着,手里拎着她的保温杯。”
“她感冒了,爱德华把自己的围巾摘下来给她围上,太长了,拖在地上。她气得要打他,眼里却在笑。”
“他们在樱花树下接吻,花瓣落在她发间。我转身走了,实验记录本掉在地上,摔碎了一支刚配好的试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些字迹越来越潦草,最后几页甚至洇着水渍,分不清是眼泪还是打翻的试剂。彭罗斯捂住脸,指缝里漏出压抑的呜咽,像头受伤的老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该走了。”彭罗斯握紧保温杯,指腹被烫得发红也没察觉。他转身时脚步有些踉跄,差点撞到门框,扶住墙的瞬间,他听到李梅轻声说:
“彭罗斯先生,爱德华把您当长辈。”
这句话轻飘飘的,却像块巨石,砸得他几乎站不稳。他没有回头,踉跄着走出病房,走廊里的消毒水味突然变得刺鼻,呛得他直咳嗽。
病房里,李梅重新拉开抽屉,把那枚樱花书签拿出来,小心翼翼地夹进爱德华的笔记本里。笔记本是周璇昨天送来的,说“彭罗斯先生在保险柜里找到的,让我交给您”。
她翻开第一页,除了爱德华熟悉的字迹,还有几行陌生的、略显潦草的字,墨迹很深,像是笔尖划破了纸页:
“她今天穿了件浅蓝色的病号服,和她防护服的颜色一样。”
“她把樱花花瓣夹进本子里时,手指在发抖。”
“我不能再这样了。”
李梅的指尖顿住了。这不是爱德华的字,笔画更用力,更急躁,带着一种失控的混乱。她猛地想起彭罗斯刚才的眼神,想起他那些不合时宜的关心,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攥住了,又闷又疼。
她合上笔记本,塞进抽屉最深处,再推上时,用了很大的力气,像是要把某个秘密永远锁起来。
窗外的樱花又落了一阵,有几片飘进病房,落在空椅子上。李梅走过去,轻轻拂掉花瓣,指尖触到冰凉的椅面时,突然想起爱德华总爱在这里给她讲他穿越时空的奇遇,说“有个叫海伦的姑娘,弓箭射得比男人还准”,说“有个叫小青的剑客,剑法快得像闪电”。
那时彭罗斯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笑着听,偶尔补充几句,眼里是长辈对晚辈的慈爱。
可现在,那把椅子空了,旁边的人也变了味道。
李梅走到窗边,看着漫天飞舞的樱花,突然觉得很累。她不知道爱德华什么时候能回来,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彭罗斯那越来越明显的异样。她只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悄悄改变了,像樱花落下的轨迹,看似轻柔,却再也回不到枝头。
抽屉里的保温杯突然发出轻微的响动,是里面的牛奶凉透了,产生了细微的热胀冷缩。李梅没有去碰,只是望着窗外,直到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那把空椅子上,像个无人认领的拥抱。
走廊尽头,彭罗斯靠在墙上,听着病房里没有任何动静,缓缓滑坐在地。他怀里的保温杯已经彻底凉了,就像他此刻的心情,一半是对爱德华的愧疚,一半是对李梅的、无法言说的执念。
这场因“不在”而起的混乱,才刚刚开始。
走廊的荧光灯忽明忽暗,映着彭罗斯花白的头发,像落了一层没化的雪。他手里的保温杯早已凉透,杯身的小熊图案被指腹摩挲得发亮,可他浑然不觉,视线死死锁着病房门的方向,仿佛要在那扇门上烧出个洞来。
刚才李梅那句“爱德华把您当长辈”像根冰锥,狠狠扎进他心里。长辈?他何曾甘心只做长辈?从三十年前第一次在防疫部队见到那个扎着高马尾、扛着消毒喷雾器的姑娘起,他就知道自己完了。那时她才十八岁,眼里的光比消毒水的味道还冲,汇报工作时紧张得攥皱了报告,却梗着脖子说“保证完成任务”。他站在台下,看着她被汗水浸湿的额发,突然觉得实验室里那些冰冷的试剂瓶都有了温度。
后来她遇见了爱德华。那个笑起来有两个酒窝的年轻人,会把热牛奶揣在怀里给她捂手,会记得她不吃香菜,会在她累的时候默默接过她手里的设备。彭罗斯看着他们并肩走在夕阳里的背影,第一次尝到了嫉妒的滋味——像吞了口没化开的干冰,从喉咙凉到胃里。他把那份心思死死压在心底,学着做个慈爱的长辈,在他们闹别扭时当和事佬,在他们分享好消息时笑着鼓掌,以为这样就能骗过所有人,包括自己。
直到爱德华消失那天,李梅抱着他的胳膊哭得浑身发抖,说“他说过会回来的”,彭罗斯才发现,那些被他压在心底的东西,早已在暗夜里疯长成林。
病房里传来翻书的声音,很轻,却像重锤敲在彭罗斯的心上。他知道李梅在看爱德华的笔记本,知道她迟早会看到最后几页——那些他没忍住写下的、混乱的、带着体温的字迹。
“今天她蹲在地上给流浪猫喂罐头,阳光落在她发顶,像撒了把金粉。爱德华站在旁边看着,手里拎着她的保温杯。”
“她感冒了,爱德华把自己的围巾摘下来给她围上,太长了,拖在地上。她气得要打他,眼里却在笑。”
“他们在樱花树下接吻,花瓣落在她发间。我转身走了,实验记录本掉在地上,摔碎了一支刚配好的试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些字迹越来越潦草,最后几页甚至洇着水渍,分不清是眼泪还是打翻的试剂。彭罗斯捂住脸,指缝里漏出压抑的呜咽,像头受伤的老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