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组织老农总结应对之法,刊印于《朝闻录》分发各地,目前尚在可控之内。”

    一个个官员相继开口。

    包括各地御史。

    都在向顾瑾详细诉说着各地的情况。

    “太傅,去岁收购之玉米,除预留足量粮种外,其余已陆续充实各地官仓、边塞军储。”

    “如今太原、真定、河间等边镇粮草储备,较之三年前已翻倍有余。”

    “辽东军屯所产,虽因气候地力所限,亩产仅一石五斗至两石,然亦极大缓解了跨海输粮之压力。”

    “杨业将军多次来信,言将士们军粮充足,士气高昂!”

    “另,玉米秆叶等物,确如太傅所料,乃上好之饲料与燃料。”

    “各地官营畜牧场以此喂养牲口,长势喜人,民间亦有效仿,冬日柴薪之困得以稍解,甚至各地百姓之间已经有了贩卖那玉米心之事。”

    ——顾瑾所规定的只是玉米粒。

    对于这玉米芯,他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限制。

    一条条汇报,将大宋当前的盛况可谓是勾勒的淋漓尽致。

    而这也只是基础。

    大宋的蜕变真正恐怖的还是在商业与人口之上。

    相比于昔年赵匡胤立国之初,当前大宋的商税已经翻了足足近十倍。

    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变化。

    光凭着这一点,其实便足矣说明了顾瑾此番改制的成功。

    而如今大宋的人口则是有着足足近七千万,差不多是原本历史之中的三倍。

    就算不与原史相比,这也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而且可别忘了——

    度田,可还尚未结束。

    无论是在任何朝代,大族藏匿人口之事可都屡见不鲜。

    按照顾易的估算,如今的大宋人口就算尚未突破一亿,但也绝对不会低于九千万。

    光凭这一点,其实便足矣说明大宋的强盛了。

    整个堂内的气氛愈发的热烈。

    就连一向严肃的顾瑾,此时都不由得露出了一丝丝笑容,但却很快收敛了起来,朝着众人认真说道:“诸君不可懈怠,需持续观察总结。”

    “此乃国之重器,万不可有失。”

    “谨领。”

    一众官员立刻纷纷起身,朝着顾瑾认真行礼。

    而顾瑾则是挥了挥手,示意众人照常行事。

    当然,他也并未闲着。

    除却一般的国事之外,顾瑾还有着许多的政务需要处理,包括御史台的隐秘汇报乃至于边疆之事,这一切他都需要去亲自处理。

    与当前的大宋并不相同。

    宋辽两国之间,果然爆发了极为惨烈的战争。

    王应琛将西夏定为了造反之国。

    而李德明则是将辽国定为了蛮夷,称自己此举乃是为了九州正统,甚至还不止一次的派遣使者来过宋国,想要让顾瑾同他共同攻打辽国。

    包括如今,这西夏的使者都还在开封之中。

    顾瑾必须去见见他们。

    虽然他现在还没有动兵的想法,但却愿意见到辽国与夏国之间的战争愈发激烈。

    此对大宋百利而无一害。

    西夏虽然自立国之后便一向表现的十分听话,甚至还主动去说什么他们与顾氏之间的联系。

    但这些也只是表面现象罢了。

    若是当真有情谊在,他们在之前便不会是辽国的附属。

    同样的,他们也不会选择去称帝。

    当相对的利益足够之时,无论是情谊也好亦或是所谓的信仰也罢,都会变得不值一提。

    顾瑾又岂能看不出这一点?

    ——————

    “大宋统元时期,太傅顾瑾于统元年间推行的农业改革与玉米战略,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实践。

    其首创的“朝廷-良家子联合种植”模式,不仅保障了高产作物的可控推广,更通过土地分级制度、军屯监管体系及跨境作物保护政策,展现出卓越的农业治理智慧。

    这场以玉米为核心的农业变革,成功推动大宋粮食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边镇军储翻倍、海运压力骤减,甚至衍生出玉米芯燃料与饲料的民间产业链。

    其既彰显了古代中国对农业科技的精准把控能力,也为后世农作物推广与粮食安全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范式。

    最终,这场深植于顾氏千年执政智慧的农业革命,不仅重塑了宋辽夏三国博弈格局,更成为华夏农耕文明迈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重要里程碑。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乱与治并存。

    ——《人教版历史课本·七年级下册(农业科技与古代经济单元)》

章节目录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鱼羽渔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鱼羽渔钰并收藏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