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朕知道,你压根看不上这个。”

    高鸿志干咳一声,低头偷瞄了眼刘瑾——那帮人早把脑袋扭到柱子上去了,假装没听见。

    正德压根不管,嗓门直接掀了屋顶:“高卿!你解决了倭寇,还要掌管出海通商,又统帅水师——朕,封你为‘镇海王’!”

    “永镇海疆!镇守大明门户!”

    高鸿志没犹豫,直接撩袍下跪,磕了个响头:“臣——谢陛下隆恩!”

    他心里明镜儿似的:这封号不是赏功,是皇帝用命在还人情。

    他帮正德打通神话境,送葵花老祖晋级,救了皇上的命。

    这王位,早就在等他开口了。

    他没法推,也推不掉。

    只要内阁一盖章,天下皆知——高鸿志,大明第一个活着的异姓王,成了!

    “高卿客气啥,”正德笑得眼睛都眯成缝,“该的。”

    “谢陛下。”高鸿志又磕了一头。

    “刘瑾!”正德猛地一转头。

    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像根竹竿似的站得笔直:“奴才在。”

    “立刻去内阁,把封王的事儿办妥,诏书、玉玺、告示,全部滚去全国各府各县贴满!一个地方都别落下!”

    “奴才遵旨!”刘瑾头都没抬,语气沉得像棺材板。

    正德一挥手:“去吧。”

    刘瑾转身就走,脚步快得像身后有狗咬。

    等殿门合上,正德才又笑嘻嘻凑过来,压低嗓子:“高卿……倭寇铲了,海禁,是不是该开了?”

    他搓着手,眼里全是光:“朕这辈子,真想看看大海那边,是不是真有金子铺地、宝石当砖的神仙地方……”

    可惜,他当皇帝,走不开。

    但高鸿志能去。

    他替皇帝,去看。

    他只能从葵花老祖那儿,零零碎碎听说点海外的事儿。

    “皇上,等咱们大明造船厂把船造齐了,海禁立马能开,商船想出就出,赚钱的路子就打开了。”

    这话一出,高鸿志神色一正,朝正德皇帝拱手道:“臣琢磨着,光让百姓商贾拿钱买出海许可证还不够。

    咱们的海军,也不能光当保镖,跟着商船晃荡。

    咱得自己组船队,亲自下海,往南洋、西洋走一遭。”

    出海经商?那可不是小买卖,那是金山银山往回扛。

    银子不光能进老百姓腰包,更得往朝廷国库淌。

    高鸿志心里门儿清:民间商人再有钱,跑一趟船能赚几个钱?真要挣大头,得是官家亲自下场。

    海军押着货,派能干的将领领队,一船一船拉回来,那才叫稳赚不赔。

    “高爱卿说得对,”正德帝点头,脸上泛起笑意,“咱大明,不能没自己的船队。

    海军和市舶司,朕都交给你了。

    这事儿,你放手去办,朕不多唠叨。”

    他心里明镜似的——当年郑和七下西洋,带回来的可不是茶叶瓷器,是真金白银堆成的山。

    “谢皇上!”高鸿志赶紧行礼。

    正德帝眯了眯眼,随口问:“还有别的事儿?”

    高鸿志摇头:“没了,就这事。”

    他进宫就为了一件事——把东瀛那边的动向跟皇上说清楚。

    说完了,自然就没什么好留的了。

    “行,那你先回去歇着。”

    正德帝看着他,语气软了三分:“你为大明跑断腿,别真把身子熬垮了。”

    “臣感激皇上体恤。”高鸿志眼眶一热,声音都轻了。

    正德帝没再多言,只点点头。

    高鸿志躬身退下,转身出了乾清宫。

    跨上照夜玉狮子,马蹄踏碎夕阳,直奔锦衣卫总署。

    而这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已经站在了文渊阁门口。

    “刘公公!”一众锦衣卫缇骑见他到来,立马行礼。

    “免了。”刘瑾轻飘飘一挥手,翻身下马,迈步就往里走。

    “刘公怎的亲自来了?出啥大事了?”詹事府少詹事杨廷和赶紧迎上去,一脸堆笑。

    “大事。”刘瑾没多解释,脚步没停,直奔里屋。

    屋内,内阁首辅刘希贤、兵部尚书谢于乔、刑部尚书王鏊、户部侍郎王守仁、礼部侍郎李循环,正低头议政。

    脚步声一响,几人齐齐抬头。

    见是刘瑾,全都站了起来。

    “哎哟!什么风把您这位天子近臣吹到咱这小地方来了?”刘希贤笑得眼角皱纹都开了,连忙拱手,“老朽失迎,失迎!”

    “刘公这话折煞咱家了。”刘瑾嘴上谦着,心里美得冒泡——从前见了他都翻白眼,现在?客客气气的。

    他知道,这不是他刘瑾的面子,是镇国公高鸿志的威风。

    不过嘛……现在可不叫镇国公了。

    “刘公,您今天亲自跑这一趟,到底啥事?”刘希贤笑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折木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折木折并收藏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