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嘴角一挑,笑得像偷了鸡的狐狸:“哎哟,首辅大人爽快。

    咱家这就回宫复命。”

    他顿了顿,慢悠悠又补了一句:“不过……你们猜,王爷这一趟,是去哪干了啥?”

    满屋子的眼睛,齐刷刷钉在他脸上。

    王守仁和李循环也忍不住竖起耳朵——他们天天窝在文渊阁批奏章,压根儿不知道外头天翻地覆。

    刘瑾脸上的敬意藏都藏不住:“王爷刚从东瀛回来。”

    屋子里静得连呼吸声都清晰。

    “不是打了一仗,不是收了贡品。”刘瑾声音压得低,却字字砸在人耳朵里,“是——整个东瀛,被王爷打下来了。”

    他抬眼,扫过一张张惊愕的脸:“倭寇的根,断了。

    从今往后,东南沿海,再无一船倭寇敢靠岸。”

    “东瀛,归大明了。”

    “全境,归镇海王管。”

    死寂。

    然后——

    “嘶——”

    谢于乔猛地倒抽一口凉气,王鏊的胡须都抖了一下。

    王守仁和李循环直接站了起来,眼睛亮得像灯笼。

    刘希贤没说话,但握在袖子里的手,指节攥得发白。

    东瀛啊……那可是自古以来,大明都奈何不了的海外毒瘤。

    几百年来,倭寇烧杀抢掠,沿海百姓流离失所,多少将领折戟沉沙,多少粮饷打了水漂。

    可高鸿志……一个人,一仗,就把这片海上的噩梦,连根拔了。

    刘瑾看他们表情,心里头舒坦得冒泡。

    他不傻。

    以前他仗着皇帝宠信,横着走,结果呢?锦衣卫的刀天天在后颈晃。

    高鸿志连个眼风都没给他,他就吓得屁滚尿流。

    现在?人家成了王,手握东瀛全境,手底下养着十万精锐,还带着神话境的丹药。

    他刘瑾?连人家一根头发丝都比不上。

    要不是高鸿志抬了他一手,让他少挨了几刀,他现在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至于权势?嘿嘿。

    他现在只想多活几年,吃口能长生的丹药,别死在皇帝前头就行。

    再看刘希贤?

    堂堂首辅,四朝老臣,见了他还要笑呵呵叫一声“刘公公”。

    他刘瑾,翻身了。

    “咱家告退了。”刘瑾拱了拱手,转身走时,连背影都透着一股春风得意的味儿。

    屋里,没人动。

    直到刘希贤缓缓吐出一口气,低声说:

    “传旨下去……从今日起,凡公文奏章,‘镇国公’三字,全改‘镇海王’。”

    “还有……”他顿了顿,声音更轻,“明日,祭天,告祖宗。”

    “我大明……出了一位活着的王。”

    镇海王高鸿志真把东瀛给端了!从此以后,海边再也没人提“倭寇”俩字了!

    这事一出,整个大明沿海的百姓全炸了。

    谁不知道这些年倭寇抢粮烧船、杀人放火,跟鬼一样阴魂不散?现在好了,源头直接被连根拔起!

    这哪是立功?这简直是救了半壁江山!

    之前大伙儿还瞎猜:皇帝为啥突然给高鸿志封王?是不是想开海市?是不是要让他管水师?谁也没想到,人家早就在背地里干了件震碎天灵盖的大事——把倭寇从地图上抹掉了!

    “现在你们总该明白,陛下为啥非得封他镇海王了吧?”刘瑾笑眯眯地,看着刘希贤一干重臣。

    刘希贤长叹一声,眼眶都红了:“老臣懂了。

    就冲他这一件事,别说破例封王,就是给个铜钟供起来,都算亏了!咱们大明立国两百多年,多少能人志士想削平倭患,最后呢?全打水漂!结果呢?让王爷一人办了!”

    兵部谢尚书、刑部王尚书、户部王守仁、礼部李侍郎……一个个脸上的表情,跟刚磕了仙丹似的——又敬又服。

    “是啊,这下咱们沿海能睡安稳觉了。”

    “以前出门打鱼都得看天色,怕遇着黑船。

    现在?想什么时候出海都行!”

    刘瑾连连点头:“可不是嘛。

    这功,太大了。”

    刘希贤当即一拱手,沉声道:“刘公,这事儿,内阁马上发告示。

    不光告诉天下人王爷封了王,更要让大家知道——是谁,亲手掐灭了这百年毒瘤!”

    “该的。”刘瑾正色道,“王爷干的事,哪一件不是替天下人扛雷?该被记住。”

    刘希贤神色凝重,不再多言:“好,刘公,咱不耽误你了,你先回宫歇着吧。”

    “告辞。”刘瑾一抱拳,转身便走。

    他刚一出门,刘希贤立刻转头,盯着杨廷和:“介夫,刚才的话,你都听清了?马上去办,发榜!全国发!”

    “遵命!”杨廷和肃然应下,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去。

    不到半日,京城上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折木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折木折并收藏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