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汗国虽与清朝的甘肃、西藏、青海及扎萨省接壤,但受地理条件制约,大军仅能从甘肃、扎萨省一带进军。

    为此,清廷在甘肃巴里坤、凉州及扎萨省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地部署重兵设防。

    其中,兆惠统领的第六集团军驻守甘肃、陕西地区,阿喇布坦统领的第七集团军驻守蒙古五省。

    两支军队分别扼守南侧与北侧战略要地,形成“一北一南”的纵深防御格局,有效阻断了准噶尔汗国的东进通道。

    甘肃凉州,第六集团军清军大营。

    天还蒙着层黑时,细密的雪粒子裹着寒风落满校场。

    兆惠身着灰绿色军大衣来回巡视,雪粒子落进他衣领也未动,只盯着士兵的步幅。

    “间距差半尺,阵型便乱一丈!”话音落,他抽出腰间佩刀,刀尖在雪地上划出一道直线,“再有人踏错线,全队陪练,直到每一步都齐整如刻出来的!”

    炮兵阵地调整炮位时,火手填装弹药慢了半拍,兆惠当即驻足,目光扫过整个炮兵营。

    “雪天夜战,一秒之差便可能让炮弹落空!从今日起,填装时限缩短两息,达不到的,雪地里扎马步练臂力,啥时能达标啥时归队。”

    尽管训练严苛,军中却鲜有抱怨。自兆惠去年赴任以来,便针对伙食问题重拳整治。

    先是整顿炊事队伍、查处贪腐人员,随后全面改善饮食标准。

    如今,粗劣难咽的饭食已成过去,将士们几乎顿顿都能喝上醇厚的牛羊肉汤,暖胃更能提振士气,大家的训练劲头也愈发高涨。

    几乎同一时间,扎萨省的阿喇布坦正用马鞭敲着沙盘。

    乌里雅苏台军营的鼓声刚落,火枪手已趴在雪地里,枪管上结着层薄霜,准星却稳稳对着百米外的靶心,指尖扣着扳机,连呼吸都放得极轻。

    科布多的骑兵场更热闹,战马嘶鸣着冲过雪堆,马背上的士兵冻得鼻尖通红,鼻涕刚流出来就冻成了冰碴,却仍咬牙伏低身子,马刀在晨光里划出冷光。

    ……

    俄罗斯帝国(沙皇俄国),圣彼得堡。

    冬宫觐见厅的鎏金烛台映着墙上巨幅的西伯利亚地图,烛火晃动间,将黑龙江流域的墨线照得格外清晰。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彼得一世之女,身着缀着北极狐皮滚边的暗金天鹅绒常服,指尖摩挲着镶嵌乌拉尔孔雀石的权杖。

    自1741年登基以来,伊丽莎白承袭父亲的西化遗策,军事上沿用彼得大帝创立的新军制,效仿普鲁士整训陆军,扩建圣彼得堡海军造船厂。

    文化上引入法兰西启蒙思潮,修缮彼得格勒科学院,国家的重心始终牢牢锚定欧洲大陆,此时普鲁士在西里西亚的扩张、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制衡,才是沙俄在欧洲的核心议题,远东于她而言,更多是“守住既得”的疆域。

    西伯利亚总督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苏马罗科夫派来的信使伊万·彼得罗维奇立刻趋步上前,双手捧着卷边的羊皮密报,俄语中带着西伯利亚荒原的粗粝。

    “女皇陛下,清国中华皇帝登基以来,东北亚的布防已然收紧,如今雅克萨、瑷珲至库页岛沿线,清国已广设屯田兵站,推行‘兵农合一’之策,连蒙古诸部也被他们彻底整编,再难借道牵制!”

    伊万垂首,语气愈发凝重:“现在那些地界,清国几乎每十里筑一土堡,每堡驻兵百人,这些兵士农时耕种、战时戍边,粮秣自给自足,连堡间的巡逻路线都按‘更番制’排布。

    咱们从前还能派哥萨克斥候混在毛皮商队里勘测,如今清国移民不断往北迁,百姓与驻军联防,想再摸进防线,比穿越勒拿河的冰原还难!

    若要强行夺取,怕是要抽调西伯利亚全部驻军,可那样一来,鄂木斯克到伊尔库茨克的要塞线就空了。”

    陆军大臣列普宁伯爵上前一步,指节叩着地图上鄂木斯克的标记,语气强硬。

    “陛下,去年我们刚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增修粮仓,毛皮商队的税银刚够补充两个哥萨克骑兵团的装备,这些兵力是防备瑞典、牵制普鲁士的关键,绝不能为远东分散!

    何况按《尼布楚条约》,若是硬拼,既违条约精神,又会让欧洲诸国趁机在波罗的海发难。”

    外交大臣别斯图热夫-留明连忙趋前半步,双手按在胸前躬身说道。

    “陛下,远东那片土地多是冻土荒原,除了林间的毛皮,再无多少可用之物,实在算不得‘肥地’!

    咱们若往南进兵,必与清国正面开战,他们占着黑龙江沿岸的地利,熟悉气候水土,咱们从西伯利亚调远征军过去,光粮草运输、兵士御寒就得耗掉半数国力!

    依臣之见,远东的核心从来是‘守’而非‘进’,只要守好贝加尔湖周边的毛皮产地,把恰克图的商税稳稳攥在手里,咱们在远东的既得好处就一点不会少,何必为了无用之地空耗兵力呢?”

    伊丽莎白微微颔首,指尖在地图上雅克萨的位置轻点,目光很快转回欧洲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凉拌日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凉拌日月并收藏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