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多铎诧异,“那不是离北京越来越远?”

    “舍就是得。”多尔衮手指点在地图上,“我们南下湖北,与勒克德浑会师。他那里还有三万精锐,加上我们的兵力,可达十二万之众。然后...”

    他的手指向西移动,停在西安位置上:“我们去西安!”

    阿济格和多铎都愣住了。

    “西安?那不是刚被我们打下来的李自成的老巢吗?”多铎不解,“为何要去那里?”

    多尔衮眼中闪着睿智的光:“西安乃千年古都,关中之固,天府之国。进可图中原,退可守潼关。更关键的是,李长风若想西进,必经过河南。我们可在潼关设防,以地利抵消其火器之利。”

    阿济格恍然大悟:“而且西安离海岸遥远,李长风的海军优势无从发挥!补给线拉长,正利于我们袭扰!”

    “正是此意!”多尔衮赞许地点头,“我们在西安整军经武,联合各方,待时机成熟,东出潼关,与李长风决一死战。”

    多铎仍有疑虑:“但河南怎么办?就这么让给李长风?”

    “欲擒故纵。”多尔衮冷笑,“河南历经战乱,十室九空,留给李长风,反而是个包袱。他若要守,必分兵驻防;若不守,则义军四起,够他头疼的。”

    计议已定,三人面色稍霁。多铎唤亲兵重新上酒食,这次终于有了胃口。

    阿济格啃着羊腿,忽然想起什么:“十四弟,那些投降的汉官...如何处置?特别是洪承畴、祖大寿那几个,会不会...”

    洪承畴原是明廷蓟辽总督,松锦大战兵败降清;而祖大寿则是在锦州降清。这些汉臣在清廷中地位特殊,既受重用,又被猜忌。

    多尔衮沉吟片刻:“非常时期,正要借重他们的才智。洪承畴老谋深算,熟悉中原形势,可参赞军机。但要派人暗中监视,以防生变。”

    多铎不屑:“汉人不可信!特别是这些读书人,满口仁义道德,转头就能卖主求荣。”

    多尔衮摇头:“用人之际,不可多疑。只要示之以诚,待之以厚,这些人为了身家性命,必会尽心效力。”

    突然,帐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个满身是雪的探马闯入帐中,跪地急报:“禀王爷,紧急军情!李长风派大将萧破虏率军两万,已出北京,正向南来!”

    帐内气氛骤然紧张。

    多尔衮急问:“打的什么旗号?行军速度如何?”

    “旗号是‘征北将军萧’,全是步卒,但配有大量车炮。日行六十里,预计十日后可抵黄河。”

    多铎拍案而起:“来得正好!让我带骑兵迎头痛击!”

    “慢!”多尔衮制止,“李长风用兵诡异,岂会只派两万人前来?必有后手。”他转向探马,“可探得其他消息?”

    探马回道:“听说李长风坐镇北京,正大肆招兵买马,组建新军。另有一支偏师向西去了,似是往张家口方向。”

    阿济格皱眉:“张家口已有他的守军,为何再增兵?难道...”他脸色突变,“莫非他要绕道蒙古?”

    多尔衮踱步片刻,猛然醒悟:“不好!他是要彻底扫荡草原,绝我退路!”

    多铎愕然:“草原苦寒之地,如今又值严冬,用兵不易啊。”

    “正因严冬,蒙古人才不备。”多尔衮面色凝重,“李长风用兵,常出人意料。若让他完全控制草原,我们就又失去了一个盟友,则我大清真无立足之地了。”

    阿济格急道:“那该如何?分兵救援?”

    多尔衮沉思良久,缓缓摇头:“来不及了。蒙古人兵力薄弱,难以抵抗。当务之急是按原计划南下西安,站稳脚跟再图后举。”

    他转向多铎:“十五弟,你带一万精骑,不是迎战萧破虏,而是绕道东行,做出奔袭北京之势。李长风必回军救援,你可且战且退,牵制其兵力,为我大军南下争取时间。”

    多铎领命:“遵命!”

    多尔衮又对阿济格道:“兄长,你伤未愈,随中军行动。明日一早,大军开拔,南下湖北。”

    计议已定,二人领命而出。帐中只剩多尔衮一人,他走到帐边,望着外面漫天飞雪,喃喃自语:“李长风啊李长风,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忙用白绢捂口,拿下时竟见丝丝血迹。多尔衮苦笑,自知多年征战已耗尽心力,如今又逢强敌,只怕...

    “王爷。”帐外传来温和的汉话声。

    多尔衮收起血绢,恢复威严:“是亨九吗?进来吧。”

    洪承畴掀帘而入,他年约五旬,面容清瘦,三缕长须已见花白,唯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作为投靠清廷的汉人大臣,他深得多尔衮信任。

    “王爷,方才会议,臣在帐外听得一些。”洪承畴直言不讳,“南下拉拢郑家,西取西安之策,实为老成谋国之道。然有一事,王爷或未虑及。”

    多尔衮挑眉:“何事?”

    洪承畴近前低声道:“民心。”见多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明风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浮世蒹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浮世蒹葭并收藏明风再起最新章节